7月发布的《2024年全国渔业经济计算公报》显现:上一年,湖北淡水水产品产量546.43万吨,接连29年居全国榜首;淡水渔业产量1862.91亿元,排名全国榜首;渔民人均纯收入27804.05元,高于全国中等水准2.48%。
9月5日,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渔业苗种培养基地内,负责人刘红一脸振奋,“今日出十几万尾,订单排到国庆节了!”
鳜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曩昔湖北鳜鱼长时间依靠外地引入,举高饲养本钱,苗种质量不稳定,严峻阻止工业展开。
2023年以来,郧西县与湖北水产科学研究所协作,组成鄂西北名优水产种苗繁育中心,自主繁育出子一代鳜鱼苗,成活率跃升至75%到95%,远超职业均值。一起,研宣布核心技能“悬浮饲料”,将鳜鱼驯饲成功率提升至80%以上。现在,“郧西产”鳜鱼苗不光供给当地商场,还远销湖南、陕西等地。
近年来,湖北充沛的发挥科教优势,依托在鄂渔业科研院所,成功培养和推行了黄颡鱼“全雄1号”、长丰鲢、杂交鲌“前锋1号”、翘嘴鳜“华康1号”、团头鲂“华海1号”、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水产新种类,小龙虾、河蟹、黄鳝、泥鳅、鳜鱼等特征种类人工繁育技能获得重大突破,对优化湖北省饲养种类结构和进步渔业出产效益发挥了杰出效果。
2024年,全省特征淡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比重初次到达51%。其间,小龙虾、黄鳝、黄颡鱼产量居全国榜首,别离占全国总产量的41.69%、59.17%、25.69%;河蟹、鳜鱼产量居全国第二,鲈鱼、鲟鱼产量居全国第三。
夏末初秋,来到坐落宜都市高坝洲镇天平山村的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鱼谷”)饲养基地,室表里1000余个鱼池规矩散布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湖北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副所长汪兰算了一笔账,比较传统露天式鱼池,选用设备饲养,可节地99%、节水95%、节电60%,饲料本钱节约3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添加5倍以上。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愈演愈烈的气候危机……传统渔业高度依靠自然环境,出产危险重重。
设备渔业指以集约化、高密度为特色的新式水产饲养方法,使用各种科学技能手段,人为营建合适鱼类成长繁衍的杰出水体与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操控状况,完成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
当时,我省加速促进现代渔业转型晋级, 继续进步饲养设备和配备水平,在93个县展开设备渔业,设备渔业总规模达810.97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省份榜首。
宜昌鲟鱼谷展开饲养基地1650亩,工厂化饲养成年鲟鱼110多万尾,辐射带动鲟鱼工业链上下游农户超3500户,产量过亿元。
丹江口市蒿坪镇寺沟村高低位生态饲养协作社展开1.4万立方米设备渔业基地,在北京开设“丹江渔村”连锁餐厅7家,带动300名农户到北京务工。
智能监控中心内,水温、溶氧等20余项数据实时改写,199个物联网传感器24小时监测稻田里的一举一动。
本年5月,全国稻虾鳝生态归纳饲养形式观摩研讨会在仙桃市举办。来自广东、湖南、四川等10个省份的专家、企业代表、黄鳝饲养户走进坐落该市千桥村的祥宇种养专业协作社,对当地创始的“稻鳝虾”归纳种养形式拍案叫绝,“奇妙完成了稻、鳝、虾的有机共生”“黄鳝摄食弱次虾及虾苗,可有用操控小龙虾密度,进步大标准虾的产出份额”……
稻渔归纳种养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形式,在稳粮、促渔、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效果。
湖北组成由桂建芳院士领衔的省级科技攻关专家组、工业技能研究院,加速推升稻渔立异展开稻渔新形式,推行虾稻鳝、虾稻鳖、虾稻蛙等复合形式,比传统稻虾形式亩均多增收1000元以上。
本年以来,稻鳝虾归纳种养形式当选全国重点推行技能、全国黄鳝绿色安全饲养形式典型事例。祥宇种养专业协作社与以稻虾螺形式为主的潜江肖螺香公司当选第一批全国稻渔归纳种养共富主体。
鱼稻共生,绿色兴农,一幅生态优、工业兴、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图景正在荆楚大地缓缓铺展。